星期日, 6月 23, 2013

凝視彼此的雙眼,憶起存在的美好~

昨天和女兒在冰店吃冰時,看見隔壁桌的女孩(大學生),桌腳邊躺著貓咪。貓咪身上穿著遛貓繩。好奇詢問女孩遛貓的經驗。女孩分享她不太需要綁住貓咪,貓咪會自動跟著她。詢問女孩為何和貓咪可以有如此靠近的關係。女孩分享對貓咪照顧的過程,回應她,感受到她和貓咪的互動是很溫柔的。如幫貓咪洗澡時,她起初會陪在貓咪身旁,讓貓咪先喜歡玩水,等待貓咪不怕水後,才開始幫她洗澡。好奇他是如何可以如此溫柔地對待貓咪,也好奇這樣的經驗是如何學來的。她靦腆地說:他會在家中,和貓咪常常會眼神對望,她會將溫柔的眼神傳給貓咪。雖然貓咪不會言語。但貓咪會透過溫柔的喵嗚回應她。她認為貓咪和人一樣,是會感受到愛意。自然,彼此關係就充滿愛,彼此很靠近。她微笑的說這是他的媽媽教他的。

想起前兩天,在“好走”這本書的讀書會上,書中分享到一個體驗,可以透過和鏡中的自己或他人,眼神深深的對望,憶起自身和對方存在本身的美好。當下,這當下受限的情緒和想法,也似乎可以被放寬來面對(被消融)。

即使和貓咪語言不同,但愛的需要是相同的。或許正因為拿掉言語,愛才容易在當下通過。

想起多位“父母”朋友,包含我自己,和孩子之間,有時因為彼此期待和需要的不同而有所衝突,當下很容易被情緒或在意的想法困住,而失去愛的連結。即使有很多好的觀點和法寶,在被觀點或情緒“抓住”的當下,通通難以施展。所以如何在困住的當下,可以有所覺察,先看見情緒或在意的觀點,拉開自己和“情緒”的距離,才有機會選擇想要對應的方式。情緒不是問題,如何面對情緒才是問題。

或許下次,當下有覺察時,先在內心喊停,來試試透過深深望入對方的眼睛,或許會協助自己和孩子(或產生衝突的對方),可以回到稍微平靜的狀態。協助彼此,以愛和想要彼此靠近為前提,將彼此期待和需要,放回愛的關係裡來討論,或許在衝突的當下,可以有機會更靠近彼此,而不失關係~

沒有留言: